欢迎进入广东瑞隆消防工程有限公司www.ruilong119.com,我司主营消防器材,消防工程,消防系统维修保养,灭火器维修充粉,代理消防验收业务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广东瑞隆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0769-83003067
传真:0769-83003067
联系人:蔡先生
手机:18038332087
QQ咨询:619910583
网址:http://www.ruilong119.com
地址:东莞市长安镇宵边振安东路160号顺捷商务大厦3F-D
主营:消防器材、消防工程、消防系统维修保养、灭火器维修充粉、代理消防验收业务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消防资讯 >
惊了!淮南一高层起火 4人选择电梯逃生被困
关闭】【浏览: 】【时间:2020-05-09 02:00】
5月6日晚上九点左右,淮南市高新区一栋30层的住宅楼强电管道井发生火灾,辖区消防立即前往现场处置。

 
强电管道井发生火灾
 

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经询问得知着火点位于4层强电管道井内,值班物业已经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但仍有明火。

救援人员立即逐层向上搜救,到达四楼着火点后发现燃烧物质为电线,过火面积约为4平方米,并有向上蔓延趋势,立即出水扑救,很快明火被扑灭。

搜救
 

救援人员沿着楼梯逐层往上搜救被困人员,四楼以上楼道内浓烟弥漫。

 
发现乘坐电梯逃生被困人员
 

当搜救到第9层时,发现电梯内有人员被困。

救援人员立即使用破拆工具对电梯进行破拆。

很快被困人员被救出,并将救出的四名群众送往楼下,其中一位老人行走不便,消防员将老人背下楼。

浓烟内徘徊的老人
 

搜救组在抵达18楼时,发现一名老人正在楼道内徘徊,消防员立即将老人搀扶下楼。

 
疏散前往楼顶避难的群众
 

搜救组抵达楼顶后,发现了30名左右居民,立即将他们疏散至楼下。

此次火灾,消防救援人员成功疏散转移百余名居民,所幸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是

在居民逃生的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问题!

Q
问题一:选择电梯逃生
A

这么做无疑是错误的,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或不应将电梯作为安全疏散设施不仅是国际惯例。而且中国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制度等也都作了类似的规定。

1.一旦火灾发生,往往容易因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将乘坐电梯逃生的人员困在电梯厢内。

2.电梯井直通楼房各层,一旦发生火情,火场烟气涌入电梯井时极易形成“烟囱效应”,电梯里的人员随时会因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亡。

3.电梯不具有防高温性能。当在火灾时遇到高温,电梯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

记住,当火灾发生时,楼梯间并无太多烟雾,逃生一定要走疏散通道。高层住宅内的防火门应保持常闭,更不可锁闭。任何人不可以破坏或者拆除防火门!
Q
问题二:烟雾内徘徊
A

此次火灾处置中,救援人员逐层搜救时发现很多群众不知道如何逃生,发现楼道内很多烟雾不敢下楼,又害怕回家“坐以待毙”,这样很容易吸入大量烟雾受到伤害。

那么高层火灾

如何正确逃生?

1

保持良好的心态

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逃生的重要前提,千万不要盲目逃生!

2

利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自救逃生

发生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或扶梯,要向安全出口、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方向逃生。

3

寻找避难所逃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阳台等待救援;如果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需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夜间可打开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

4

逃生过程中要防止中毒

高层建筑在装修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海绵、泡沫塑料板等装饰物,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逃生过程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采用低姿行走,以减小烟气的伤害。

高层火灾

向上跑?向下跑?

所在楼层为失火楼层以下:

毋庸置疑,请往下疏散逃生,尽量不要待在屋内,以防火灾蔓延或遭遇爆炸等其他险境。

所在楼层为失火楼层以上:

1、应先用手背触碰门把手,若门把手已经发烫不要贸然开门,应在室内等待救援;或者开门时发现有毒烟气已经充斥电梯间和楼梯间,甚至火已烧至家门,此时也不要贸然出门逃生,应留在室内。

 

2、留在室内可以做好如下防火工作:有的一类高层的入户门是防火门(可以看自家门上有没有防火门标志来确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阻隔火灾和有毒烟气,关闭好所有防火门以保证烟气不进入房内;如果不是防火门要把外面的所有防火门关严实,使用湿棉被、毛巾等将入户门的门缝塞紧,关好防火门,在阳台挥舞鲜艳的衣物,等待救援;

 

3、如果发现楼梯间并无太多烟雾,自己所在楼层不是很高,可视情况选择向下逃生,如果所在楼层较高,可选择向上逃生,通过屋顶平台到相邻未起火的单元疏散楼梯逃生。
 

 

淮南消防提醒广大群众

高层火灾切勿慌张

平时要多多关注消防

学习更多消防知识

来源:淮南消防,瑞隆消防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文章或图片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瑞隆消防转载此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资讯

上一篇:消防器材有哪些?我国消防器材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下一篇:全国防灾减灾日:各地积极推进应急能力建设 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